“五一”长假的前一天。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熟悉的歌声响起。歌声中,刘杰一会为这个“小淘气”系一系红领巾,一会为那个“小可怜”擦擦鼻涕……学生们和她依依惜别。是什么,让一个城市的女大学生,在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和一个乡村的孩子们如此恋恋不舍?

在奉献农村中让自己的青春绽放美丽,是我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选择农村、选择孩子,我的生命从此一定会与众不同。

20xx年7月,刘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省教育学院,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上大学前,她在绥化学院附属幼儿园当老师,实践经过理论的提升,刘杰的学业出类拔萃,很快她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不久,她还通过竞选担任了校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大学三年转眼飞逝,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同学们都在为毕业去向而四处奔忙,刘杰却还在有条不紊地查资料、请教老师,认真地做着毕业论文。

“瞅你不着急不着慌的,有啥打算啊?”同寝的密友问道。

“我想当一名乡村女教师。”她把心中的理想全盘托出。童年,前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给她留下的印象太深了,那位美丽善良、充满爱心的乡村女教师在她心中扎下了根,期盼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 如果说一部电影影响了刘杰对未来的选择,那么,一次乡村之行则坚定了她的人生目标。她去一位家在农村的同学家串门,两人正说着话,一个八九岁、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怯生生地进屋了。刘杰兴冲冲地拿出一本儿童读物给她看。小女孩翻阅着画册爱不释手,最后还给了刘杰:“我不认识上面的字。”

刘杰感到从未有过的震动。同在一片蓝天下,城乡教育的差别竟如此之大?她仿佛听见一个声音在召唤她:“刘老师,我们需要你!”

毕业前夕,她得知全省“村村大学生行动计划”正在招募志愿者,她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就去省大学生项目管理办公室报了名。

正在她焦急地等待消息时,两张通知书同时摆在了她的面前。一张是招募她就任志愿者的通知,一张是北京国务院幼儿园的通知,同学们羡慕地让她选择北京,她却淡淡地一笑:“‘大眼睛’在我心中始终挥之不去。北京不缺我一个大学生,可农村教育需要大学生去耕耘、去奉献、去建功立业,我为自己能成为新世纪的乡村女教师而自豪和骄傲。”

偏远不是教育落后的理由,我愿用自己所学为改进农村教育做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20**年9月11日,刘杰怀着改变农村落后教育面貌的信念,来到绥化市北林区兴福乡民权小学报到。这所学校距市区30多公里,是北林区较偏远的.乡村小学。

迈进校园,脚下是坑包不平的操场,前面是一排低矮的平房,那是一个年级一间屋的教室,站在讲台上,屋顶纷纷扬扬的锯沫子灌了她一脖子。

刘杰从小在城市长大,哪见过这“阵势”,但她没有退缩:既然选择了,那就义无返顾。

她挂职副校长,协助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改进教学,她向校长申请上课,任四年级《自然》和五年级《社会》的科任老师。

在听一些老师的公开课时,她发现虽然教改已实行两年,但这里的老师依然按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一言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成绩在全乡排名中下。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落后的教学状态,尽快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她常常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练习讲课,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城市教改经验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她实施了愉快教育:巧设导言、创设情境,学做结合、精心设问,加强辅导、竞赛激励,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学生说,学习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一次,她给四年级上《自然》的“弹簧秤的原理”。她拿来一个弹簧秤给同学们演示,从没看过用实物演示的学生异常兴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她又让学生们自己操作,在动脑动手中掌握了深奥的道理。作为副校长,她要带动全体教师投身教改,否则就不是成功的教改。23岁的她深感资历尚浅,十分注意领导艺术。一次,一位中年教师的课总是沿袭“老套子”教学,她不动声色地让这位老师听她讲一堂课,潜移默化中这位教师感受到新教法的魅力,课下,他说:“我服了”。之后,他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新教法,成了新教法的推动者。

短短两个月,刘杰的教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去年期末,一至五年级的考试成绩由全乡的中下水平提升到中上水平,尤其是她担任课程的四、五年级的《自然》《社会》课程,在全乡成绩名列前茅。领导和同事们点头称赞,小刘校长不简单。

每当我走上讲台,面对着学生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我的眼睛湿润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深深地感悟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就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关爱他们,用爱的阳光去照耀他们幼小的心灵除了负责教学工作,刘杰还主抓团队工作。每周一,她都要在升国旗的仪式上做一番爱国主义的演讲;每逢重大节日,她都要出校板报,从选题到板书,从每篇稿件的选择到装饰画的勾画,她都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精心书写,学生们一到节日就自然地聚集到板报下,细细地记着,爱国爱乡的情怀充满孩子们的心田。

她认为,爱国要从爱家乡、爱家乡的环境做起,因此,她注重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入农村。她发现很多学生不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随地吐痰。她便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做点啥?”的主题班会。她拿出自做的图表,讲了细菌的繁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同学们表示再也不随地吐痰了,还告诉家长不要随地吐痰。有家长乐呵呵地说,刘校长一来,咱们农村的孩子也成了文明人了!学校、家里和村子都变干净了。她还组织了“民权环保小卫士”小分队,用实际行动爱家乡,保护家乡的环境。

小爱爱家人,大爱就是把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人。一次,刘杰去乡教委开会,得知邻村的一名小学生得了白血病,她的心情很沉重。回到学校后,她倡议全校师生为他捐款,并自己带头捐款。师生们你5元,他10元……大家纷纷献上自己的一分爱心。她认为,不在于要捐多少钱,表达的是一份心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让爱在学生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结果。

孙小刚常和同学打架,是出了名的“小淘气”。一次,他把同学打了就跑得无影无踪,刘杰知道后,跑遍了村子里他的亲戚家,终于把他找到了。她朋友式的谈话让他感受到了平等,从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和同学友好相处,还经常为班集体做好事。刘杰根据他的体育专长,向体育老师推荐担任体育委员,他终于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欢迎的好学生。

去年冬天,刘杰去到四年级上课,细心的她发现一名女孩子的穿着打着补要的单裤,原来她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买不起棉裤。第二天,刘杰把自己的一条穿小了的棉裤送给她穿。小女孩穿着老师的棉裤回到家中,她奶奶感动地说:“小刘校长真是好人啊!”

刘杰常对同事们说,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留住一个学生,就是留住了一个希望,改变一个差生,就是为国家多培养了一个有用之才。

四年级有一个学生叫于晓雪,由于一段时间没来上课,落了不少课,每次考试分数都是全班的最低分,父母便不想让她继续上学了。每天中午,刘杰紧忙扒拉两口饭就去给晓雪补课,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晓雪的成绩赶上来了,她的父母同意她继续上学,还亲自来学校感谢刘校长。这里缺少霓虹的闪亮,却有一道更加火红的朝阳、广袤的黑土,我愿扎根乡村,把青春、爱恋和知识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近半年的朝夕相处,刘杰和她的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年轻,让她和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课上,她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课下,她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学习上的难题;课间,她和学生们做游戏、跳皮筋,像个大姐姐一样,学生们有了心事愿意和她讲,她成了学生们的知心姐姐。

每天早晨6点,刘杰赶第一趟线车到达与家相隔6道街的客运站,然后,坐一个小时的客车到学校,几个月来,她从未迟到过。有一次,她患了重感冒,晚上在家发着高烧,第二天早上昏昏沉沉的,母亲心疼地说,今天别去上班了,给校长打个电话请个假,在家打个点滴吧。可她记着有自己的课,说了句“学生们等着我呢。”挣扎着起来,吃了几片感冒药,一步三晃地上了车。

课堂上,她讲着课咳嗽得厉害,身子不停地颤抖,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你别讲了,我们自己看书,保证不吵吵。说着,有好几个学生给她搬来自己的椅子让她坐,还为她倒上一杯热水,望着学生们质朴的笑脸,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不想离开他们了,为他们奉献出青春、爱心和知识,她将拥有极有意义的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