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排与引导之外

荆门有年轻的沙洋县,沙洋有2001年3月由烟垢更名为高阳的小镇。8月的某一天,我在高阳镇上导航开车去高阳小学的路线,火热的太阳高高地挂在蓝天之上,阳光刺透前档和车窗,与车内的空调“水火交融”。抬头天是蓝的,低头热是真的。

来之前就通过单位收集的资料了解到:冯秀被作为“典型”申报荆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荆门好人·最美逆行者”。

这应是对她最好的注脚。我给冯秀打电话,希望了解摸排与引导的事宜,给她写点什么。冯秀说,小到一次鸡腿的代购,都能温暖一位老者的心。至于全面控制,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可以写点什么,写参与进来的每一个人,不写我,我做的都是最普通、最基础的事情。

从冯秀入手,了解学校的防疫工作,当然有意义。车行至高阳小学大门口,大脑里某根神经突然跳出来告诉自己:这个地方好像来过。上午九点,我们在校门口相见。之后在学校的小会议室,冯秀接了好几通电话后,将手机调至静音,才开始我们的相互交谈。

冯秀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校从疫情防控开始到现在,学生一直没有到校上课,按理说应该清闲一点,可实际情况是比以往正常上课时还忙。走访、巡查、宣传、妥善处理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突发情况”。每一件都看得见、摸得着,却又在他人眼里意义不大。其实县里申报“荆门好人”没必要把我拉进来,没什么特别的感人事迹,只是每天例行记录校区所有人员的相关情况。

我说摸排与引导。冯秀说,对,这就是我和其他同事工作的落脚点。在高阳小学,刘秀担任副校长,疫情期间走访入户南海校区7户、老校区15户、现在的高阳小学43户,共计204人。这是基本管理的范围之内,除此的“编外人员”自然也还有不少。

高阳小学有多少学生、冯秀带过多少学生,我不知道。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新冠病毒认识够不够、预防得怎么样,冯秀心里有一本账。

2020年1月22日,沙洋县教育局向高阳小学下发了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告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生通知书》。1月23日,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保高阳镇各校、幼儿园的师生健康,根据沙新防指办发[2020]1号《关于印发《沙洋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中共高阳镇委办公室高阳镇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高阳镇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及教育总支1月23日紧急会议精神,结合高阳小学校实际,校长召集校委会成员以及各班班主任,讨论制定了《高阳小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并成立了高阳小学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领导小组。冯秀任副组长,负责协调日常防控的具体工作。还成立了综合协调、疫情防控、教育教学、应急处置、宣传引导、后勤保障、督查问责七个专班。在这七个专班里,冯秀是疫情防控专班的组长。责任是这么划分着,后来冯秀却“越界”做了其他几个专班的事情。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绝非一天两天练就的能耐。

冯秀却说,家里的那一位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冯秀的爱人文黎明是沙洋县教育局的宣传干事,疫情发生后,一直在家办公,每天都为怎样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理解并牢牢记住疫情宣传的顺口溜、各项政策而抠破了脑门。一番开动脑筋创作出来的顺口溜和深入浅出的政策宣传文稿,被冯秀发到校方各个防控群里,宣传引导的作用自然不错。从最开始的普通话传播到沙洋话,到高阳话到比较有个性的荆门邻县、市、区的各种方言,让校区的人们在防疫的同时还娱乐了一把。可谁又知道这各色的方言除了网上收集之外,大多数都是文黎明通过分散在各个县、市、区朋友、同学、熟人给友情录制的。对爱人的默默付出,冯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天都会在睡觉之前跟爱人聊聊这一整天发生的事情,尽量把如工厂流水式的常规工作讲述得生动有趣些。文黎明也从冯秀讲述的一些小矛盾、小冲突事件中得到启发,不仅对冯秀提出改进方法,还不断激励自己把宣传引导工作做得更好。校防疫群里有位颇有文采的朋友把她(他)们的故事用其姓名组合起来做了个高度概括:冯文秀黎明。也算是比较有诗意的美谈,给出的想象空间更是足够的大。

杨思衡是高阳小学的党组书记、校长。我找他,谈冯秀以及摸排与引导。

杨思衡说,冯秀这位得力助手1972年人,师范毕业20岁不到就服从分配到烟垢烽火台中学教数学,2007年教育改革、学校合并,到高阳小学任教导主任,2014年至今任副校长。自始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学工作。担任领导职务后,校委会多次建议让她放下教学工作,一心做好行政管理,她一路坚持至今。多年来,她不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其他老师分享,还让其他老师们给她提意见,一点点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一年又一年,她扎根高阳这片几移其名的土地上,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有好几年、好几次她都有机会去县城学校执教,虽然高阳离沙洋县城不远,但对于文黎明来说,是多么地渴望冯秀能够跟他在同一坐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城里,朝朝暮暮。那几年冯文秀的不是黎明,是争吵,歇斯底里的争吵。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冯秀的心,她爱高阳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县教育局了解情况后,经常借传达文件、精神之名,让文黎明勤沉高阳,化解了他(她)们的相思之苦、寂寞之夜。这才有了后来夫妻俩把家安在高阳的“修成正果”。

防控在一线的那些天,冯秀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除了正常划分的工作之外,还多次替门卫防守大门,让他们休息好了继续工作。

保安服穿不了,就戴上执勤袖套亲自上阵。拿得下面子,也说得了好话,校园无一例违规进出事件发生,人们戏称“善面女门神”。这期间,有好几位五、六十岁的大妈、大爷因迫切地想出去校门外看看自家菜地里的菜长势如何,甚至放出狠话:半夜就算搭梯子翻院墙也要出去看看的。在农村长大的冯秀又何尝不理解他们的心情。于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您们都是两老在家,这搭梯子翻院墙的爬高,院墙内还好,院墙外谁接应?万一出点状况,医院不好进、儿女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到头来吃亏受苦的还是各人(自己的意思)。知道您们把菜园子当宝贝,这样,从今天起我来帮您们照顾园子。冯秀说到做到:先是一家家的弄清楚了各家的菜园子在哪、有多大面积、与谁的交界、界线参照物是什么;接着利用文黎明做疫情宣传牌的便利,自己掏腰包为各家的菜园立了显眼的标识牌;接下来向大妈、大爷请教怎样侍弄好菜地,并付诸于实践;最后把劳动成果用手机拍照给大妈、大爷看。最终大妈、大爷在向冯秀竖起大拇指的同时,惭愧地向冯秀表示歉意。

疫情得到控制后,“光明正大”地走出校门,前往菜园子的大妈、大爷们纷纷把菜园子里的蔬菜瓜果送到冯秀的家门口,一直到现在。交谈前的有个电话就是提醒冯秀送到家门口的有个西瓜快熟透了,记得趁早吃。而且,之前因菜园子界线纠纷的“事件”再也没发生过。

做好帐是冯秀每天的必备工作。每天都要收集、整理、汇总、上报多种数据:身体状况三项日报,九问情况日报、工作日报等。还有特殊人员信息和入户体温数据收集。其次药品筹集、表单填写、实地消杀等工作也从不懈怠。

帮我买2斤豆皮,3斤胡萝卜,2瓶老干妈,还有5斤苹果;我需要灌气;我需要两袋鸡精,一桶水……冯秀一边回复,一边作着记录,这是头天晚上;第二天中午12点,冯秀采购回来了,根据清单先按户将物资分放开来,然后通过微信群发布领取消息:请预定了生活物资的住户派人到校园大樟树下领东西,请大家一定戴上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点名依次领取。等到分发完物资,已经过午饭时间,这才收拾工具,做自身消毒,回家简单吃点再奔赴下一个“执勤点”。自打实行代购以来,冯秀几乎每天都上街,为校园住户采购生活必须品,循环往复且不厌其烦地做着几乎同样的事情,倾心服务,是住户的贴心人。

这些都不算什么,冯秀说最难忘的是那次她走过的最慢且最远的路。那是一个凌晨4点的时段,校区内一位姓徐的大爷心脏病突发,只有两老在家,得知消息后冯秀和文黎明第一时间赶到6楼的大爷家,文黎明背起大爷,冯秀在一边扶着,以最快的速度把大爷弄上了自家的车。冯秀迅速向上报告情况,上边回复直接送高阳镇卫生院。无奈天降大雾,一公里的一级荆新公路整整开了20分钟,比蜗牛还慢。期间文黎明提出直接背上大爷跑步去卫生院,冯秀说,折腾不得,据冯秀了解大爷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变戏法似的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瓶药,取出一小粒喂进大爷嘴里。到了卫生院,医生说正是这药丸为大爷赢得了争取生命的时间。即使这样,冯秀和文黎明依然在卫生院等医生明确告之她(他)们,大爷稳定了,没生命危险,才如释重负地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躺下,就又要去跟同事换岗了。

当我问及大爷现在情况怎么样时,冯秀说,儿子、女儿都回来了,在膝下照顾,经历了一场疫情,让更多的人懂得了珍惜生命、珍惜宝贵的相聚时光。

我说,接下来最渴望的是什么?冯秀说,当然是孩子们早日回归校园。他(她)们才是花朵,我们顶多算是绿叶。我渴望他(她)们归来,从教近30年来,从来没有过如此强烈的渴望——他(她)们在摸排与引导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