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兆伟对照公司建家考核标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公约》管理制度,通过民主方式讨论制定出《班组公约》和《计件工资分配计分规定》:作业中未经班长同意擅离岗位的,取消当日计件工资;坚持优质装卸,不收受小费,造成班组声誉、经济损失的,班组有权追究责任,并扣回经济损失。他还尤其注重班组日常政治理论、业务技能的学习,利用形势力量从大方面,潜移默化影响组员,把劳动竞赛、班组民主管理、关心班组成员生活等各项工作纳入工作范围之中,并把班组工作落到各个人身上,逐步把一班好的传统带到六班,并在六班中形成了“以港为家,以班为家”的班组精神。一次,香港——福州定期集装箱船到达港区码头,六班主动请战,面对集装箱装卸机械化程度高,整体协作强,工艺操作要求严,兆伟代表班组立下“责任状”,六班同志拧成一股绳,用了一个工班的时间实现了装卸170个标箱无发生事故,且质量上乘的好成绩,得到了人们的赞许。班组有位青工因父亲生病住院,他请假半个月照料,其家庭生活没了经济收入,家中便捉襟见肘,兆伟发动班里的同志捐款,捐到的500余元送到这位同志家里,并前往医院慰问其父亲,望着熟悉而又慈祥的班长,这位青工热泪盈眶。打这以后,这位青工干起活来如同做自家事一样认真、负责、卖力,后来竞成了公司的先进生产者、六班的骨干。
  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事,感动了六班成员,他们越来越感到这个“家”的真诚、温暖、实在,他们团结拼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1999年度六班班员完成操作量118000吨,占计划116%,为六班生产历来完不成任务的历史进行了改写,六班还被评为局先进班组、局先进职工小家。捧着沉甸甸的奖牌,六班的班员们心里百感交集,他们知道这一切凝聚着他们的好班长——陈兆伟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视企业利益为已任
  由于工作的需要,xx年x月组织上调陈兆伟同志到集装箱作业区业务部担任调度员。兆伟意识到:“企业的效益和客户的利益应该是同步一致的,这样,才能维系和发展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这是企业的兴旺立足之点。”因此,他待人处事,能急货主船方所急,处处为他们着想,把对方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强调服务态度。某运输船在集装箱码头急装1500吨的钢材运往浙江,货主找到兆伟,请求优先装船,并拿出300元现金硬往兆伟上衣口袋里塞,说是“小意思”一定要收下,兆伟诚恳地对这位货主说:“这钱不能收,你的要求会得到满足,并且翌日上午10点开航。”为了这桩事他取得各方支持后组织力量并与装卸队的领导亲临现场,在工人们争时间、抢速度的努力下,1500吨的钢材装船比预定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完成。当运输船徐徐离开港区码头时,货主由衷地欣慰并紧紧握住兆伟的手,连声道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港口走向市场,必须了解市场,知已知彼。为了有效的广揽货源,陈兆伟主动地与公司商务、调度部门一起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他奔赴钢材、化肥、水泥、粮食、冻鱼等经营单位走访,广泛了解人家的生产能力、物质要求,为公司确定生产经营方针提供第一手材料。一次,福州发往闽东的一批钢材,货主原要求装车,经兆伟与业务部主任一起做工作,并在公司商务部门的支持下,在价格上适当下浮,终于说服货主改走水运。在水路运输中,无论是上千吨的大货主,还是几百吨的小货主,一来到业务部,兆伟和其他同志一律平等地提供满意服务,尽量满足货主、船方的要求,并科学地予以调度装船起航。兆伟还积极和同志们一起开展代理业务,为货主找船舶,为船方找货源活动,使之交下不少朋友,许多货主、船方从这里走货冲的就是这份热情,从而为公司稳定了老货源,开辟了新货源,扩大了运输市场的占领额,提高了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两年,在化肥、木材、杂货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台江港区赢得了冻鱼、钢材、粮食、叶腊石等新的拳头市场,还把原来的从其它港进口的钢坯、粮食等改从台江港区进口。
  面对着港口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着周边货主码头的崛起,面对着这种势态,作为调度员、劳模的陈兆伟更加刻苦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他在冷静的思考着,如何把理论同实际相结合,适应新形势进行科学灵活的调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在服务、管理和经营中上轨道、上水平、上档次,扬长避短,以质取胜,以快取胜,确保港口装卸生产主业。陈兆伟凭窗眺望,此时此刻的他又在想什么呢?是回味事业上的艰辛,还是在构想如何协助公司领导改革港口调度的方案?他没说,却仿佛是在说——。
  这就是陈兆伟——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和他在台江港二十三年来所做的点滴平凡事,陈兆伟从进入台江港的那一天起都奉献在港口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一个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事。人到中年,在物质上清贫如洗,但陈兆伟却拥有他那一身闪闪发光的精神。哦,陈兆伟你是港口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