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黑龙江省哈尔滨市300多万城区人口停水,4天后实现供水;
  太湖蓝藻暴发,17个小时后自来水异味消失;
  广东省北江流域发生镉污染,3个小时后形成治理方案
  ……
  这些城市供水危机能够如此高效地化解,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晓健。几年来,他就像一名特殊的消防队员,先后十多次奔赴重大水污染事故现场,为数千万居民第一时间解除用水危机。这让他获得了“清华制造的治水大师”的赞誉。
  成功化解用水危机
  除嗅专家名扬海内
  作为城市应急供水领域的领军人,张晓健被公众所熟知还是因为2007年成功处理无锡用水危机事件。
  xx年x月x日,《无锡日报》头版刊登了《感谢你,除嗅专家》的文章,让无锡人记住了这样一位城市英雄,也向张晓健表达了无限的敬意和谢意。
  提到太湖,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太湖美,最美太湖水”,然而在当年5月,一场大规模的蓝藻暴发使得太湖水质严重恶化,当地技术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但均未能奏效。
  危机爆发的第三天,x月x日中午,张晓健接到了无锡市的求助电话,他放下电话后,拎上包就上了飞机,当天下午就赶到了无锡。刚走下飞机舷梯,他就给在场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我有信心让无锡市民尽快喝上清洁水!”
  张晓健的信心不是没有来由的,对于他来说,自来水发臭的成因其实并不难分析,关键的是必须找出致嗅物质,并将其全部去除。
  张晓健说,水体污染后,自来水为什么一下子这么臭,味道这么大?是因为天气比较热,水位低,造成水体缺氧。水里就出现大量的致嗅物质,包括厌氧的微生物、藻类尸体分解的产物等,而无锡采用国内常规的水处理净化技术,无法应对致嗅物质造成水的味道问题。
  “应对措施就两条:一是尽快搞清产生嗅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二是完善净水措施,尽快完成除嗅技术。”张晓健迅速与无锡市方面的专家会合,讨论制定解决方案。
  事实上,在张晓健来无锡之前,无锡市相关技术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借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中所采取的利用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氧化剂的手段来去除嗅味,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问题在哪儿?张晓健抵达无锡之后便和助手直奔自来水厂,一头扎进了水质检测中心的实验室,了解情况、取样、试验。从晚上7点开始连夜开会,制定了方案。
  “会议开到12点有了方向。”张晓健果断地决定对高锰酸钾和活性炭投放工序进行调整。方向确定之后,张晓健马上开始做实验。“到了凌晨4点基本有了数据,到早上7点40分,得到第三批的最后一个数据,所有特定的项目都达标。”也就是说,工艺取得成功。
  无锡市的水厂立即按照张晓健制定的方案进行调整。无色无味的清水从水厂汩汩流出!
  无锡市民重新喝上了安全的饮用水,而张晓健却整整瘦了三公斤。
  从管道工到名学者
  人生角色实现转变
  “我也曾经是一名工人。”采访中,张晓健毫不掩饰自己的出身。xx年,初中毕业的张晓健被分配到北京焦化厂做了一名管道工。
  “我在那里整整工作了5年,这也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提起往事,张晓健还有些激动。那段时间,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对给水排水工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张晓健被推荐到清华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深造。这之后,他又先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了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环境工程博士。
  从工人到学者,张晓健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也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xx年博士毕业后,张晓健一直从事满足我国供水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应用性和前瞻性研究,近几年又将饮用水应急供水安全保障作为科研主攻方向。
  张晓健说,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方向,源于他参与处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经历。xx年xx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硝基苯进入松花江,哈尔滨市的自来水被迫停水。张晓健当晚赶到哈尔滨,立即指导工作人员进行试验。但在第二天中午向省政府汇报确定供水技术方案时,成功的试验数据却只有两个。尽管哈尔滨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供水,但张晓健意识到,面对突发污染事故,基础研究太薄弱,临时研究应对技术太被动了。
  回到北京的张晓健立即投入到了相关研究,并确立了“从事故中的临时被动应对,转变为提前主动系统研究,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思路。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中,组织了全国城市供水应急处理技术研究课题。
  “在发生事故时,怎么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处理水危机的办法?”针对许多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张晓健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编写了一本400多页、有上万个数据的手册——按图索骥,可以找到100多种污染物的适宜处理技术、工艺参数和最大应对倍数,可应对饮用水相关指标中85%以上的污染物。
  手术过后坚持上课
  清华教授感动校园
  在清华大学,张晓健一直承担着为研究生授课的工作。尽管平时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他还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上。
  对于这一点,张晓健的学生贾瑞宝深有体会。贾瑞宝说:“张老师的课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很多同学毕业多年还饶有兴致地回忆起张老师上课的情形。”
  在传授知识时,张晓健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处理无锡用水危机事件时,他就把研究生带到了现场,而无锡之行更引出了一段佳话:研究生刘尧因为在无锡的出色表现得到当地领导的好评和青睐,毕业后到无锡市水务集团挂职担任总经理助理。
  而最令学生们感动的是,张晓健敬业的精神。他因为生病,动过两次大手术。但他总是尽量坚持上课,病情好转就第一时间回到校园。
  张晓健的一位学生回忆说,那时候常常看着张教授带着脖子上长长的伤口,坚持讲课;怕声音太小影响教学效果,他就带着扩音器上讲台;即使说话困难也要坚持参加组会,一开就是一整天;他和学生们讨论课题,常常是夫人打过好几次电话,仍不见他回家。
  当记者和张晓健说起这些事时,他只是淡淡一笑。张晓健说:“从前辈手中接过教鞭后,我就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不能辜负学生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