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采访孙玉凤,就听她反反复复说这三个字。孙玉凤,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精心护理麻风病人25年,今年5月荣获第43届“南丁格尔奖”。
  “没想到,听一次讲座决定我一生”
  “说来也许很多人不信,选择从事麻风病护理工作,只是缘于毕业前我听了一次讲座。”
  xx年x月的一个下午,正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校就读的孙玉凤与同学们一起听讲座,来自上海市遵义医院(现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护理部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们那里麻风病患者缺少护理人手的情况,说很希望引进新人……
  第二天一早,班主任老师把担任团支书的孙玉凤叫到办公室:“怎么样,考虑过去遵义医院吗?”“说实话,当时我完完全全没想过。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三级医院,而我留在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可能性极大。”忆起往事,孙玉凤说得坦率。
  回到家,孙玉凤便跟父母商量。看女儿心存顾虑,父亲说:“做护士就是要照顾好病人,既然遵义医院缺护士,而且在那里上班离家近,不蛮好吗?”弟弟在一旁插嘴道:那家医院很近的,我去捉过蟋蟀,地方很大。
  没再多想,第二天到了学校,就在毕业去向一栏里填了“上海市遵义医院”。
  “没想到,病人几乎都残疾了”
  已经记不得第一次进病房的具体日子,但第一次与麻风病人面对面的情形,孙玉凤至今难忘。
  那是个高温天,按照隔离规范,孙玉凤在带班护士指导下,全身上下穿着“隔离衣”,走进了麻风病区。那天的护理工作,主要是为病人输液、伤口换药。
  尽管在护校读书时学过一些皮肤病知识,但那些内容,在整本教科书里只有2页。第一次看到因感染麻风病毒致残、失明、面容毁损的患者,孙玉凤大大吃惊。手禁不住地颤抖,在学校练得很好的“一针见血”功夫失灵,换药时也哆哆嗦嗦。
  这一切,时任院长的麻风病专家陈家琨教授看在了眼里。也巧,两人同住彭浦新村,下班路上,陈院长告诉孙玉凤,医院已经x年没进过新护士了。现在的护士们年纪渐渐大了,眼也开始花了,而200多个麻风病休养员需要护理、照料。“你会慢慢适应的,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需要我们。”
  “孙同志,你来了!”半个月后,当许多双目失明的休养员听着脚步声这样称呼她,孙玉凤说,“我第一次有了被需要的、被认可的感觉。”
  那之后,除了做治疗,孙玉凤常常去病房,有时教休养员一些自我护理技巧,帮着做康复训练,有时陪他们聊天、说说外面的新鲜事。而休养员们也越来越把她当自家人,时常将自己烧的拿手菜留着,等她来尝。
  “没想到,消除歧视偏见这么难”
  由于一知半解,许多人对麻风病心怀恐惧,对病人颇多歧视和偏见,结果,患者治愈了,却又遇到工作、学习和婚姻等的重重困难。孙玉凤一腔热忱,出手相助。原在上海一家锁厂工作的工人小何,麻风病康复出院后不能复工,孙玉凤去厂里找领导沟通,去了多次。不料,对方提出:“你说他已经康复,不会再传染,那你能不能当着我们工人代表的面,在饭厅与他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对方更没料到,孙玉凤欣然同意。一顿饭吃完,大家终于释然……多年后,孙玉凤说:“只要能让治愈的麻风病人回归社会,我们做什么都值得!”
  经过近半个世纪、三代医护工作者的持续努力,在上海,麻风的患病率、发病率逐渐下降,于xx年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标准,这在麻风流行国家的大城市中,实为罕见。不过,散发病例仍不时出现。xx年,孙玉凤在对城市流动人口中麻风病人的调查中,发现一对朱姓父子患病,有严重畸残和下肢溃疡,附近居民非常恐惧。病人早出晚归,孙玉凤与调研团队就多次起早摸黑去家访,却屡遭拒绝。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真心实意的关爱赢得了信任,父子二人最终被确诊为瘤型麻风,有较强的传染性。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她又积极联系他们户籍地民政部门,帮着解决治疗和生活保障等问题,最后亲自陪护患者回到江苏兴化。
  xx-xx年,当她发现院内先后有30多位麻风休养员伴发白内障,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便努力帮他们去别的医院做复明手术。为了做成这件事,孙玉凤奔波不断,一面要向外院工作人员讲解麻风知识,消除恐惧心理;一面要安慰病人,打消他们怕受歧视的念头,还自己陪伴护理。在孙玉凤和姐妹们精心照料下,这些休养员白内障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她总结经验,发表了《25例麻风治愈者白内障手术的护理》、《麻风性兔眼及角膜病的护理》等多篇论文,多次参加全国会议交流,受到专家好评。
  “本来只知道麻风病人受歧视,整理没想到,连我们这些医护人员也被人另眼看待。”孙玉凤说,那时她每次去相亲,总会第一时间介绍自己的职业,一看对方有疑虑,便不再见第二面;直到有一天,终于遇到一个能够完完全全接受她、支持她工作的人。“他是圈外人,我们的女儿今年读大二了。”孙玉凤笑起来。
  “没想到,麻风康复的差距如此之大”
  麻风病人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畸残,又由于他们普遍缺乏康复知识,不懂得如何保护受累的器官,往往致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失明、溃疡长年不愈,溃疡发生癌变甚至不得不截肢。
  第一次参加中英麻风病康复项目,孙玉凤大开眼界,看到了我们在麻风病康复方面的差距。于是,她连续10年参与这个项目,与医生密切配合,率先在医院里开展针对残疾患者的康复知识培训,指导他们自我护理,直到学会。病人老杨足部溃疡20余年未愈,极其痛苦。2004年入院后,孙玉凤一面鼓励她树立信心,一面不怕脏臭,用专业护理技能为她清洁伤口,促使愈合。她还与鞋匠一同改进了病人的鞋子,避免溃疡再发。老杨的溃疡治愈后,不仅能参加儿子的婚礼,不久又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伴侣。孙玉凤与同伴不断推广足部溃疡患者的护理经验,并总结发表了论文《22例麻风截肢和使用假肢的护理》。
  昨天,孙玉凤启程赴京参加颁奖仪式,临行前告诉记者,对自己xx年前的选择无怨无悔。虽然如今已转岗到护理部,但只要有麻风病休养员邀请“孙同志”一起过生日,她总去,因为那些时刻,她最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