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忠同志,1990年7月参加工作后,就一直与残疾人工作打交道,12月任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职务至今。任职3年来,他认真贯彻落实党对残疾人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在东莞市残联主要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东

莞市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分管的工作分别获得“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一、勤于学习,从思想上武装自己
陈志忠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不断锤炼党性。他强调学习要与深入思考,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兼任市残联党总支书记的他指导各党支部、团委开展学习论坛、座谈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学习交流活动,以身作则,认真参加学习活动,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带头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倡导东莞市残联形成自觉学习、创新工作的良好风气。
二、求真务实,在工作中兢兢业业
常年不懈的学习培养了陈志忠清晰的思路,敏锐的眼光,善于谋划的能力。他处事果断,思虑周密,善于相机而谋。党和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中残联、省残联相关的政策措施出台后,他能及时协助东莞市残联主要领导把握政策要求,快速反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相关人员紧密结合东莞实际,开展多层面的理论探讨和实地调研,为理事会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如在推动把“扶残助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上,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上,在起草、颁布实施《东莞市残疾人扶助办法》等方面,他都能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深看一层,远看一步,提出问题的关键和有效的解决之道,为东莞市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争取了时间和机会。
在理事会的支持下,他组织相关人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历时3个多月,起草了《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获得市政府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东莞市扶助残疾人办法》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了扶助对象覆盖范围,加大了扶助力度,一至四级残疾人每人每月可获得100-200元的专项生活补助,患慢性病、重病、大病补助最高可达10多万元,获取大中专、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残疾学生,可获得元至1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残疾人可获得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免费辅助器具等。
陈志忠强调科学谋划,合理决策必须与深入调研相结合。针对残疾人反映集中,理事会密切关注的问题,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生活补助、康复医疗救助等,他带领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开展系列调研,形成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的调研报告,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解决残疾人突出的问题和困难。如在机动轮椅车问题上,相关的调研结果、意见及建议递交给市委、市政府后,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从起,东莞市委、市政府每年为100名困难下肢残疾人赠送100辆机动轮椅车,并要求相关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机动轮椅车管理工作,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为充分利用资源,及时解决残疾人的问题和困难,每年10月,他指导组织开展下一年度残联“为民办实事”工作重点调研,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呼声和需求纳入“办实事”上报内容,为广大残疾人争取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狠抓实效,促进事业快速发展
对如何全面快速推进各项工作,陈志忠认为首先要抓的就是组织建设。他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残联系统内部机构,完善基层组织网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东莞市残联仅有机关办公室、宣文部、康复部三个部(室)和唯一的一个直属单位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办公人员加上领导仅30来人,办公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由于人员少、资金不足,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一些镇(街)的基层残疾人工作几乎没有开展。针对这一情况,他首先健全和完善了残联内部机构。几年来,市残联机关相继增设了教就部、组织联络与维权部、财务室;增设了下属事业单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残联机关的办公面积扩大到5000平方米,残疾人工作队伍发展到近40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15人,全市残疾人服务项目占地36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服务项目9大类30多项。
同时,他进一步推动完善了基层组织网络,使全市32个镇(街)全部实现了残联机构单列,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和专职工作人员,成立了镇(街)残疾人劳动就业。(责任编辑:事迹材料网)